基于行蓄洪區行洪機率、啟用標準、空間位置及淹沒(méi)情況,運用理論分析、空間拓撲、數模演算、物模模擬等技術(shù)手段,劃分蓄滯洪區風(fēng)險等級,提出了不同風(fēng)險區的安全設施建設導向和群眾安置方式,制定了蓄滯洪區安全區、安全樓、轉移設施等安全建設標準,運用于行蓄洪區調整和建設、安全建設、居民遷建、系統調度、通信與預警、洪水保險等項目。研究成果被國家標準《蓄滯洪區設計規范》(GB50773-2012)引用。
基于行蓄洪區行洪機率、啟用標準、空間位置及淹沒(méi)情況,運用理論分析、空間拓撲、數模演算、物模模擬等技術(shù)手段,劃分蓄滯洪區風(fēng)險等級,提出了不同風(fēng)險區的安全設施建設導向和群眾安置方式,制定了蓄滯洪區安全區、安全樓、轉移設施等安全建設標準,運用于行蓄洪區調整和建設、安全建設、居民遷建、系統調度、通信與預警、洪水保險等項目。研究成果被國家標準《蓄滯洪區設計規范》(GB50773-2012)引用。